星海夜阑

见大而行远,迎刃方通简

病中细读演义,总觉得相比其他三本来说,罗老写的过于简洁凝炼,堪比陈大佬,大部分都不像小说,人物又多又杂,还不细细刻画。读到三顾一章,才恍然惊觉前面能铺垫三十六章,罗老真的是很耐得下心了,原来罗老用笔并非一贯简洁啊,此一章写景、写情、写人物丝毫不吝惜笔墨,大篇幅地细致描写与诗歌引用,足足铺垫一整章,可以看出是先生铁粉了。

这章毛批最戳我的两句分别是:

  使三国名流,尽学水镜、州平、广元、公威,而无志决身歼、不计利钝之孔明,则谁传扶汉之心于千古?玄德之言曰:“何敢委之数与命?”孔明其同此心欤!

  

  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理想、责任与勇气,“成败在人谋”的现实、自信与魄力,两者完美融合,鱼水君臣的同心同德便在于此。今天还看到一段话,“君不疑臣,臣不负君”,这是一段传唱千年的浪漫神话,而君臣互相信任的根源,又何尝不是由于“同此心”,源于对共同的理想与高尚的品格的认同。

  

第二句是:

  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,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。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,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。

  

  我看到对先生最贴切的描述,莫过于他终究是一个有情之人。他淡泊而克己,宁静而不争,他逍遥、他自在、他闲来稼穑以自足,他说“荣者自安安,辱者定碌碌。南阳有隐居,高眠卧不足”,这层“极闲极冷”,在文人笔墨勾勒之下,飘飘然是他半生闲云野鹤的神仙之概;而他的内在,其实是一个真正的有情之人,他热爱着他的理想、他的主公、他的同僚、他的子民、他脚下的每一寸土地,在他从未停歇的脚步之中,在他永远充满火热的力量的生命中,那一颗“极忙极热”的赤诚之心,镌刻在史册上,留下的才是那半生鞠躬尽瘁的庙堂之气。

昨日翻阅日记,隐约记得大概是10年暑假入三国坑,先生的形象在我这里总是从清晰到模糊,又从模糊到清晰,源源不断地丰富、颠覆、重塑、饱满,而在这个无限的循环中,我总是追逐地乐此不疲,他的一生太短,要从史书散佚中逐字斟酌推敲;他的一生又太长,长到我用十几年仍不能看懂他的模样。

正如一个博主谈糖果亮的文章中引用的莱蒙托夫的话:“如那韶光留下的依稀幻影,仍在愉悦我惆怅的心灵。”

评论(7)

热度(22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